新塘村,位于大湖乡政府以南1.5公里处,是闽侯县高山小丘陵平原地貌,东与东墘村接壤,西同马墘村毗邻,南连箬洋,北接大湖,鹫峰山脉自北向南转东走向,形成天然屏嶂,最高峰为坪路坪,海拔1022.4米,水源自东向西流经双溪汇入闽江,宋元明时为侯官县永安乡嘉祥东里29都,清雍正十二年后属大湖分县,民国二十八年为厚塘乡,民国三十四年为大湖乡五境保,1951年为新塘乡,辖新塘、后林、西宅三个自然村,194县道与大坪公路夹境而过,交通发达,是著名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,大湖特高压变电站及高压线路走廊也选址于此,是福建首座特高压变电站,也是1000千伏浙北至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终点站。
在新塘村的水尾,我们找到了厚塘水尾桥,可惜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全新的廊桥,尽管在阳光下朱绘丹漆金碧辉煌,但铝合金的门窗,水泥铺设的地面,仍给了我们长途奔袭的挫败感。
据介绍,厚塘水尾廊桥始建于清代,原为半圆形石拱单孔桥,孔径7.2米,水面距孔顶4.8米,桥横跨剃刀圪田和水鱼山,全长35米,桥面宽4.3米,桥高4.8米,廊屋长20米,宽5.3米,高5米,桥东西向两侧钉有护栏和挡风板,20世纪70年代廊屋被风雨摧毁。80到90年代桥孔北侧东面被洪水冲垮,桥面坍塌最窄地方只剩1.2米,交通为之中断,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,应村民要求,2005年5月村里动工重建桥亭,至2006年5月共集资23.23万元,在原址按原设计格式建桥、亭,新桥全长23米,宽4.3米,高4.8米,廊屋歇山顶,水泥构筑,全长20米,宽4.3米,面积87平方米,桥中设神龛,祀玄天上帝,在桥的东侧有一块额书“皇清”的石碑,因风化厉害,看不清题碑的时间,只依稀可见“五年”、“厚堂建造”等字样,可见厚塘在清时又称厚堂。在桥的西侧有一方由瑞霖题写的“厚塘桥”碑,不知此瑞霖是否原福建省委常委、副书记黄瑞霖。
在桥的南侧建水尾桥亭庙,庙长8米,宽5.5米,面积44平方米,红墙碧瓦,葫芦缀顶,庙中祀法旺师公等神明,法通三界,旺保子孙,保境安民。
在庙的东侧有一座陈氏大墓,据说厚塘人大部姓陈,系唐乾宁年间(894-898)随王审知入闽的河南光州固始县陈毯后裔,据福建陈氏网记载,陈毯是随王审知入闽的十七支陈姓之一,其入闽后,择大湖厚塘开基,为肇基祖。
↓ 新塘村,民国时称厚塘村,或厚堂村
↓ 福建首座特高压变电站落户新塘村
↓ 新塘村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厚塘水尾廊桥,历史资料中厚塘桥旧貌
↓ 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厚塘水尾桥原为石拱桥,原有廊屋,20世纪70年代已毁
↓ 新建的厚塘水尾廊桥,尽管看上去朱绘丹漆金碧辉煌,却找不到历史的厚重感
↓ 新建的厚塘桥全长23米,宽4.3米,高4.8米,上覆廊屋,面积87平方米
↓ 廊屋上双龙戏珠,活灵活现
↓ 廊屋中间设有神龛,祀玄天上帝
↓ 透过桥亭,可以看到桥的南侧建有桥亭庙
↓ 桥南东侧有清代的石碑,虽然看不清碑上文字,但却增添了桥的历史底蕴
↓ 碑上可以看到“厚堂建造”等文字,可见厚塘也叫厚堂
↓ 瑞霖题写的“厚塘桥”碑
↓ 桥南的桥亭庙祀桥南法旺师公,保境安民庇佑一方平安
↓ 庙侧还有一座湖山五溪陈公大墓,据载,厚塘开基祖陈毯自唐代入闽,在厚塘肇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