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九日台音乐械的东侧,有一座“于山亭”,兴建于2007年立夏。当时少小离家、乡音无改的福州旅美华侨、美国福州老人会主席任生贵先生落叶归根,重游于山,感慨于“非迹无以从其古,唯古乃仅传其迹”,为抒发对故土的挚爱,表达对家乡的深情,慨然捐资,选择于九日台音乐厅东侧兴建了这座六角亭,并命名为“于山亭”。
于山亭
于山亭为石构六角,仿古代亭台样式,采用黑色大理石柱础,暗红色大理石亭顶,古朴而又典雅,精巧而又庄严。端坐亭内,清风徐来,蝉声悠扬,耸鳌峰烟迷黛翠,倚鳌轩飞阁流丹,亭前几株古棟树苍翠葱茏,枝繁叶茂,椭圆形的叶 片上时不时有几只小蚂蚁旁若无人地穿行其上,不小心还会掉落在你的头上,枝头上三五成群的小雀儿叽叽喳喳,那婉转悦耳的歌唱,给这初秋的下午带来一份静静的享受,让骄阳酷暑下躁动的心获得片刻的宁静。
于山亭侧有一座仿古石樽,通体洁白,四平八稳。樽旁的石碑上写着:“越王台尊重复记”,据宋代梁克家《淳熙三山志》记载:“九仙山,亦名九日山,无诸(闽越王)是日于此凿石樽,以泛菊花酒,石樽可盛酒三斗(三十升),犹存”。后人因闽越王无诸九月初九都要来于山九日台登高,遂附会九月九登高能消灾祛病,从此相沿成习,每逢重阳,家家户户携男带女到于山登高,及至于山承载不了了,便渐及屏山、乌山及南台大庙山,今大庙山还有一块从天而降的“登高石”,登此石的孩童可保祐健康成长,学业有成。这种福州地区重阳节的风俗在明代的《方志》上亦有记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