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下沙距福州市区47公里,距长乐市中心20公里。我们十六个人在达道集合后挤上三辆小车,走国货互通,上鼓山大桥,由林浦立交桥下至南江滨路,再经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环岛走浦下路拐入沈海高速,二十分钟后从营前出高速(收费十元)到达长乐,然后往江田、松下方向,经203省道、017乡道、201省道,将近三十分钟到达下沙。
下沙是离福州最近的大型海滨旅游度假村,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滨风情。大海、沙滩、岛礁、山峰、海滨森林诸种景观比邻呼应,融雄浑壮阔、秀美神奇于一体。海滨浴场地处内海,无鲨鱼伤人。长8公里、宽400米的宽阔海滩,沙细坡缓,沙滩比降仅1.4%,无论涨潮落潮下海游泳均无没顶之虑。在海滩上远眺,北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,南面临海矗立着牛角山,双帆、东洛、西洛、东银等岛礁如同一串珍珠,环绕着海滨浴场。
度假村的建筑物各具特色,最为人所称道的是“海蚌亭”与“海螺塔”,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组仿生建筑艺术品,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南京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,福建省旅游局投资兴建。“海螺塔”呈锥形,高24米,内设环形梯,分7层68级,各层都有望台,可眺望四周景观。“海蚌厅”则形似一只开口的巨蚌,蚌内巧辟圆厅。螺蚌相连,浑然一体,横卧于海滨浴场北面与海堤相接的王母礁上,显得格外壮观。二者依滩傍海,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醒目的地理位置,成为长乐下沙海滨度假村的重要标志。
我们到达下沙时天色将晚,红日西坠,一道道绛色的霞彩刺破厚厚重重的云层,给天边披上金色的彩衣,偶尔几束光投射在湛蓝的海面上,焕出千重红锦,古堞斜阳,夕阳衔山,将宁静的海滨绘成一幅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的美丽画卷。沙滩上的游人们尽情地欢笑,尽情地奔跑,我们也换上泳衣,浴着那凉爽的海风,冲进汹涌的海潮中,在一层一层翻涌的浪头中随波逐流,高声尖叫,尽情发泄着旺盛的精力。
渐渐地,天边的霞光淡了下去,涴天的嫣红由深入浅,直至失去了颜色。不知不觉间夜幕低垂,给天地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帷幕,间或,浪花卷起一条条白色的细线划破黑暗,由远及近,由细变粗,瞬间将手牵着手排成一排的我们冲得人仰马翻,在得到我们由衷或不由衷的尖叫声后得意洋洋地退向远方,直至裹胁着又一层的浪花向我们冲来。
没有时间概念,没有人喊停止,当我们蓦然回首时,才发现海滩上早已没有了旁人,只有远处1400米长的堤岸上华灯初上,灯火阑珊,将海滨街道打扮得流光溢彩,幻影憧憧,当我们坐在饭桌时才知道,我们在浪里居然翻腾了三个小时!
【资料】:
海滨度假村兴建于1986年5月,投资1.5亿元,48个单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。1400米长的海滨街道,1200米的海沙路和1000米长的海堤路,林立着商店、酒家、旅馆、歌舞厅等各种休闲娱乐服务设施。每幢建筑物都有各自的风格,给人带来美的享受。每年夏季前来度假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,其中有不少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荷兰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西班牙、印尼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,周末高峰时日达3万之众。
下沙海滨度假村周边10公里范围内有众多的景点可供游览。最近的是距海滨度假村1.8公里处,海拔480米的“天池山”;山顶石岩上有三窟浅浅的泉水,久旱不涸,长年流淌,因此而得名。满山巨岩怪石,树木茂盛,云气氤氲,自古以来就以“灵峰迎旭”名列吴航十二景之一。沿着1万块条石组成的石阶可通达顶峰。站在峰巅,大半个长乐尽收眼底。向东北方向的海面望去,隶属长乐市管辖但现由台湾盘据的白犬列岛,就像守卫闽江口外海门户的一对“忠犬”,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岛上的公路村庄。天池山有一寺始建于唐大中七年(853年),原名龙龛寺,后皇帝赐名“灵峰禅寺”。寺周有50多幅宋元明清及现代名人摩崖题刻,如清同治年间《红楼梦》研究专家黄见三游灵峰寺诗刻,现代文坛巨匠冰心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”墨迹等,现已辟为“长乐刻石”景点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