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丝木供桌上供的菠萝灯
在鼓山涌泉寺大雄宝殿的三世佛背面,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弥陀佛、观世音、大势至三尊铁像,外表贴金,形态优雅,每尊连同底座重约2300斤(合1.15吨),人称为“三圣像”。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看似普通的桌子,这就是“鼓山三铁”之一的“铁丝木”。
铁丝木是供桌,由铁木(学名鸡丝木)、花梨木合制而成,桌面长3.12米,宽0.66米,厚0.92米,看上去毫不起眼,却重达500斤。有人说,它是吸附在海底岩石上生长的一种非常珍贵的木头,一百年才能生长到像婴儿胳膊般粗,做成这样一张桌面,也不知要花费多少的鸡丝木。也有人说,这是由闽南盛产的海柳为质料制成的,海柳是海洋的珍宝,质地坚韧,富有光泽,干后能变成黑铁色,每当天快下雨时,其表面颜色会变得黯淡无光,并分泌出微量的粘液。还有人说,这是海底沉木,正处在即将变成化石前的状态,因为密度特别大,重量自然特别沉,在水上漂不起来,用火点不着,涌泉寺曾失火多次,木供桌始终安然无恙即是明证。
据记载,这张供桌是康熙五年(丙午1666年)海外华侨弟子高宁慈捐送给涌泉寺的,由监院比丘成源立,在桌面的两侧,分别刻着“康熙丙午年元旦监院比丘成源立”、“弟子高宁慈捐资买奉鼓山涌泉寺三圣铁佛像前永远供养”字样。这个成源虽不是什么闻名遐迩的大德高僧,却主持建造了鼓山的般若庵、梅里的吸江兰若以及河口的小万寿桥,宝筏遍施,功德无量。
铁丝木供桌具备了四个特点,分别是遇火难着、入水即沉、不易腐蚀、阴潮晴干。抚摩上去,能感到丝丝透凉,就像摸在大理石上。昔日,寺僧常以铁木桌面的干湿来预测天气情况,出行前摸摸桌面就能据此判断是否要带雨具,故而它还有“晴雨表”之称。
大雄宝殿
殿后的三圣佛像前安放着铁丝木供桌
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张桌子,竟重达500斤
供桌上的香油
康熙丙午年(笔者注:1666年)元旦监院比丘成源立
供桌两侧的镂空雕花做工考究,配饰精美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