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闻连江县丹阳镇溪尾村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溪尾桥,我连忙约了同样兴趣古桥的小陈,冒雨赶到了溪尾村。
溪尾村以林姓为主,位于丹阳镇104国道旁,进村口有一座石拱桥,张灯结彩,新意盎然,显然不可能是我们要寻找的古石桥,驰过石拱桥,我们继续往村里开,因为是春节期间,路上三三两两都是回乡过节的村民,听说我们要寻找连他们都要淡忘的古石桥,热心的村民纷纷为我们指路,原来古石桥就位于我们进村时经过的石拱桥旁。
石拱桥是新桥,而古石桥就蹲伏在石拱桥第一个桥拱处,尽管并未完全消失,但也仅剩一个桥墩,两根石梁,周围河床干涸,杂草丛生,与不远处雄伟壮观的石拱桥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,难怪我们经过石拱桥时根本没有注意到它。
古石桥依村名,叫“溪尾桥”,它并不象网络上说的那样,是一座“长50米,由3个拱构成”的石拱桥,而是一座多孔平梁桥,在溪尾桥的旁边,我们还发现了四块古石碑,其中一块额书“造义睦桥碑”,另一块经过描红的古石碑上也有“名义睦桥”的记载,可见,这座溪尾桥又名“义睦桥”,据《连江网》记载:“溪尾桥,丹阳溪尾,石板,宋淳熙三年(1176年)建,清两次重修”,我们看到的四块古石碑就是清两次重修时立下的,有乾隆年间的,也有嘉庆年间的。据碑刻可知,溪尾村原称溪尾墩,有一条溪穿村而过,水涨时村民无法渡河,遂造此桥,现桥重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(癸末年,1763年)六月,有三柱,高1.5米(四尺五寸),梁六根,长各10米(三丈),砌基及道路用银三百二十六两,村民乐捐三百七十二两,缘首有林晋峰、林奕达、林资琛等。
如今这座村民赖于渡河的溪尾桥早已光荣下岗,取而代之的是如长虹般驾壑飞渡的石拱桥。残缺的溪尾桥,尽管不复当年的壮美,但饱经沧桑的它,却一如既往立在日渐淤塞的河道上,守望着溪尾这座千年的古村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