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狮头山的北坡,林修长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濂江林氏御、书二房的祖墓所在地。
祖墓北向偏西27度,平面呈“风”字形。三合土结构,三层墓埕,面宽14.8米,纵深18.6米。封土呈弧形,高140厘米,宽263厘米,进深355厘米,供桌高42厘米,桌面由一条长240厘米的条石铺成,封土前竖立着三块墓碑,从左到右依次镌刻“濂江御房祖墓。嘉庆二十三年(1818年)季冬吉日重修”、“明故林公贞宇,岁永乐十一年(1413年)子月吉日葬”、“大明林公济斋亨渡、少府利正乔梓寿域。弘治丁已(1497年)季冬吉日造,嘉靖癸已(1533年)季冬吉日修”。碑下封土内分别葬着御房始祖、书房始祖和迁葬于此的林济斋、林庭模遗骸。
濂江林氏是固始林的一支,源自河南光州固始,与控鹤林、上街六桥林、淘江林、凤池林、吴山林同支。据林浦“七科八进士”之首林镠(字元美)于明英宗天顺六年间(1462)所作《天顺壬午修谱序》记载:“稽我远祖五代间,自固始入闽,卜居斯乡。因用吾姓而名乡之浦曰林浦,岐曰林岐,桥曰林桥。”
可惜的是,在现存的《濂江林氏家谱》中,我们没有发现从林氏始祖到第十世祖的名字及事迹,《天顺壬午修谱序》云“永乐乙未,先府君尝慨而家谱之已灰,遂刻意续修而图次之复明其所以。”林浦“三代五尚书”之首的林瀚(字亨大)在明正德十三年(1518年)所作的《正德戊寅重修序》也说:“永乐乙未,先祖赠书公掇集于兵燹[xiǎn]之余,自十一世而下,谱其所可知者至十三世衍为六支,以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别之。”可见林氏家族最早十代祖先的名讳及事迹皆因乱世兵燹,家谱资料已无从稽考,只知道从十三世始,林浦林氏就分为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等六房,后礼、乐、射、数四房迁出林浦,现村中只有御、书二房族人生活,其中书房最为显赫,“三代五尚书”都是书房后裔,而狮头山北坡所葬的正是御、书二房的始祖。据《濂江林氏家谱》记载,御房始祖是十三世林思怀,书房始祖是十三世林思德,都是仁叔的儿子,现御房已繁衍至42世“邦”字辈,书房已繁衍至41世“为”字辈。
至于林济斋、林庭模墓则是后来迁入的。林济斋,名濲,林镠第三子,林瀚之弟。据《濂江林氏家谱》记载:“濲,字亨渡,镠三子,行六十四。输粟冠带,号济斋。生于宣德丁未(1427年)二月十五日,卒正德丁卯(1507年)十一月初三日,配凤岗曾氏……合葬于董湖山”。林庭模,林济斋子,字利正,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林士元榜举人,官潮州府同知,有诗名,长于乐府,平生好恶不徇流俗,林浦村中的“林济斋家庙”就是林庭模于嘉靖年间所建。1966年,林济斋、林庭模原墓毁,遗骸遂迁入狮头山祖墓中。
评论